主题: 消失的云龙古城-在昆明禄劝彝县城北

  • 昆明志
楼主回复
  • 阅读:2193
  • 回复:0
  • 发表于:2022/1/5 0:03:08
  • 来自:云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昆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云龙是古老神奇的地方。其境内洛尼山或乐尼白,(幸邱山、火期山)处于滇北和川南之间,金沙江以南,北纬25度54分15秒,东经102度27分20秒的禄劝彝族苗族县城北60多公里处。洛尼山方圆15平方公里,海拔2973米,高出当地海拔(2050米)923米。据彝汉史料记载,传说彝族祖先笃慕在洛尼山(或乐尼白)避过洪水。笃慕(有的称为仲牟由、堵阿好、阿普独姆、居木乌乌、觉穆斯等,因方言而异)是彝族历史上一个关键人物。笃慕是滇川黔桂四省大部份彝族认可,在洛尼山避过洪水后的共同祖先,在滇川黔桂彝族地区广为流传。学术界对洛尼山在哪里,有几种说法。从目前各种说法来看,唯有禄劝县云龙的“洛尼山”真正符合历史传说和彝汉史料中的洛尼山的特征。理由主要有五点:一是“洛”,石也(彝语谓石为“洛”),据此,此山应是石头山为主;二是“尼”可理解为“嘴”(如洛租业),石头伸出山体的部份,似石房子,下面可避雨,符合古籍中笃慕在“高高石房里坐”的记载;“尼”也可理解为绿色,因石头上长满青苔或覆盖绿色树木,或其山外形象甑子(彝语谓甑子为拉尼);三是“白”,山也,而此山相对要高,否则无法避洪水,登上云龙洛尼山顶峰鸟瞰宜岔、马初、云龙、团街如在趾下,遥望昆明、武定、富民、滇池等地。洛尼山海拔2973米,云龙坝子海拔2050米,昆明城区海拔1891米,禄劝县城海拔1679米,武定县城海拔1710米,富民县城海拔1679米,滇池海拔1886米。由此可见洛尼山海拔比这些地方高出100多米,假如当年洪水泛滥把昆明城、禄劝县城、武定县城、富民县城等县城全部淹没变成汪洋大海。可洛尼山顶峰安然无恙,笃慕才能避过洪水。四是山四周要有河。洛尼山四周有石板河、老木河、冬瓜河、金乌河、康宝河等水资源丰富;五是自然、生态环境要好,适宜于先民生活,否则当洪水将要来临时,“仲牟由(笃慕)牵了自己的马,赶了自己的羊,往洛尼白去了”(《西南彝志》载),在那里也呆不长久。鉴于以上五个特征,云龙乡境内的洛尼山就是当年彝族共同的祖先阿普笃慕避洪水的洛尼山。

    云龙是历史悠久的地方。夏、商为梁洲地,周、春秋为百濮地,从庄建立滇国到秦朝时属滇国地、西汉时属越浇郡,蜀汉时属建宁郡,西晋时属宁州、隋朝隶属昆州、唐属羁縻宗州地,名洪农碌券甸,后改“碌券”为“禄劝”。唐南诏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蒙氏异牟寻设置州县分37部,禄劝占三部、云龙为罗婺部,洛尼山为罗婺群酋会集之所。

    洛尼山在今云龙乡境内,海拔2973米,彝语名曰“洛泥白”。明天启《滇志·地理志》载:“禄劝州,故易龙,东北曰洛尼山四面都陡绝,顶有三峰,可客万家。昔为罗婺寨,有天生之城,牢不可破。”洛尼山险峻雄奇,为罗婺的发祥地。唐、宋间、罗婺部首领居山筑寨;明弘治年间,武定军民府土官凤英曾在山顶扎营屯兵。民国《禄劝县志·地舆》称:“洛尼山……四面陡绝,中平衍为寨,寨旁为玉带峰,峰腰亘白,宛如玉带。有石室光明洁净,古木当门,上有龙泉自树梢落如疏雨,雨滴石蹬,孔深寸余,瀑布飞流,垂绅曳带。登绝顶,峰峦俊秀,高插云宵,遥望滇池,如在趾下。”洛尼山有前营和后营之分,后营四面陡绝,只有寥寥几条险径可以上山。山顶群山起伏、溪水潺潺、小溪两岸、断断续续地出现一块块肥沃的土地。现在是云龙乡联合办事处的大场院、大荞地、三棵树、双坝等自然村,居住这汉、傈僳、苗、彝等民族。相传曾在后营发现旧时使用的石磨、石碓。

    前营是一个独立的山峰、峰顶至山脚火期村旁,是一座500多米高的悬崖,只有两条险径可以爬上峰顶,一条从后营转上去,另一条从前营山脚攀援而上。走后营上,要经过一座大后壁,那是一块从后营山顶直插山脚的大石崖子,半崖上仅有一足大小的踏步可以通过,又无依附和攀援物,一不小心、摔下去就会粉身碎骨。从前营山脚爬至峰顶下面、还要经过一座寸草不生、形如鹅蛋顶的石山头才能登上顶峰。立于前营,鸟瞰宜岔、马初、云龙、团街,如在趾下;遥望武定、富民、滇池和西山历历在目。古代的罗婺寨就是凭借前营天生之险,是不易破的天生之城。在悬崖的几道十分险要的地方,利用天然的藤子和树枝,放上大小不等的石头,一旦有外部族入侵,只要来到悬崖下面,守寨的人就砍断藤子、石头滚下去入侵者就会砸成肉泥。所以外部征服不了他们,他们却可以逐步并吞邻近的部落。如今在几处险要的地方,还堆放着当年用以防御敌人侵犯时使用的石头。从前营东面匍匐爬过整块石头山构成的马综梁子,上面还有一个石碓窝。据当地人传说,那是过去用来舂制火药的。当年的罗婺寨选择这样险要的地形安营扎寨,巩固自己的实力,成为了南诏东方三十七部中较强大的部落。

    由于罗婺部在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的不断扩大,洛尼山顶已远远适应不了作为统治一个大部落的政治中心,于是下山来选定了交通方便、山川秀丽、三面临水、易于防守的河套平地修筑城池,名叫夷笼城,坐落于云龙坝子。古城建于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禄劝县志》载:“禄劝旧无城,自宋淳熙年段氏使与蛮阿历治其地,筑夷笼城,禄劝界内之有城始此。”又载:“易笼废城,有二水合流,绕城而东,蛮谓水为夷,城为笼,故名夷笼,转音为易龙。”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彝族诗人鲁大宗改易龙为云龙至今。

    云龙古城三面临水,有外城和内城。外城有外护城河,内城有内护城河。外护城河是康保河与北来南往的冬瓜河汇集,继续东流400米至与龙斗前转了个九十度的直角弯,又与原北来南往的冬瓜河反向流500米,在今登科村前又转了九十度的大弯,东流7公里进入掌鸠河(今水库大坝)。由于两河的连续转弯,将云龙坝子尾部切下了一块约是建筑在这块“U”字型的平坝之上。根据禄劝县城建局于1985年的测量,外城长576米、宽446米。内外城都筑有城墙但已残缺不全。北面人工开建的护城河,如今已变桑田。外城城墙,只有西北面50多米长的一段在测量时还比较完整,厚1.5米、高5米左右,其余部分都已倒塌或改建为农田。内城长263米占地148亩,墙基在测量时还保留原样。内城外侧是人工开凿的内护城河,长520米、宽25米,四面都还可以辨认原貌,只是河道都已改成农田。民国二十年(1931年)云龙属成卧区(团子)。团街为东半区,云龙为西半区。西半区区长张状胜、剿匪大队长杨翰森牵头召集各乡绅商议重修云龙古城。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用土坯重新修一次内城墙,墙高3.3米、厚1米并有枪眼、炮固,牢不可破。根据当地的老人回忆:当时西半区分为四个乡,在重修城墙的工程中,本文、幸邱两个乡负责墙和盖瓦;山音乡负责木料、椽子;美丽乡负责铁钉。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重修云龙古城的工程如期完成,云龙古城再添新颜,特别壮观。

    云龙是美丽富饶的地方。洛尼山下云龙乡海拔2050米,面积281.16平方公里,辖云龙、以资、金乌、云利、本长、古宜、新山、火期、联合、拥庆11个办事处、114个自然村,4715户、21290人;居住有彝族、傈傈族、苗族等少数民族11557人,占总人口的53.3%;彝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三分之二,是典型的彝族聚居区。云龙乡有土地20948亩,其中水田6138亩;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麦子为主,经济作物有烤烟、芸豆、药材;经济林木有苹果、桃、梨、板粟等。
云龙境内山林广阔,用材林木品种较多,水资源丰富,康保河、冬瓜河、云龙河水量充足。云龙山峦俊秀,林木苍翠,夏秋山菌漫山遍野,山间溪流铮淙,也有瀑布飞流、云腾雾绕,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云龙坝子春夏一片绿茵花海,秋天一片黄金海洋,充满诗情画意,使人流连忘返。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当地人民的努力下,云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新城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宽敞的大街两旁是新建的一排排百货商场。原古城的西门和东门已拆除,东门外修成了街心花园。每逢街天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1993年为解决昆明城市用水紧张的问题,选定从昆明禄劝县引掌鸠河之水。云龙水库位于掌鸠河中上游,五条主要汇入河流:石板河(掌鸠河上游)、老木河、冬瓜河、金乌河、水城河(康宝河)。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中的水源工程——云龙水库建设于199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后,12月开工建设。云龙水库设计库容为4.84亿立方米,淹没区淹没面积20.66平方公里,涉及云龙、撒营盘两个乡镇、8个村委会、62个自然村,有汉、彝、傈僳三个民族,全部外迁安置到禄劝、安宁、嵩明、官渡、西山5个县(市)区。移民搬迁安置是整个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国家、省市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这项工作从1999年3月年开始,五年任务,三年完成,于2002年底顺利完成搬迁安置,比原计划提前了二年。2004年3月开始下闸蓄水,2006年底蓄水达到4亿多立方米,2007年3月开始向昆明市试通水,每年向昆明供水2.5亿立方米,日供水60万立方米,占城市供水量的70%。

    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移民,是昆明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历时最长、搬迁距离最远的一次移民。移民分三批进行搬迁安置。移民安置区涉及禄劝、安宁、嵩明、官渡、西山5个县(市)区、12个乡镇、49个村委会及市、县(市)区共250多个部门、单位,22500多人次参加了“世界级难题”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先后共搬迁安置农村移民2947户、11083人。

    云龙水库淹没区的广大移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献出自己祖祖辈辈栖身养育的美丽家园,如期搬离故土……

    2004年3月1日掌鸠河上出现一道宏伟的大坝、锁住奔流不息静静流淌了千万年的清泉河水。高峡出平湖,为数百万春城人民造下福祉。跨世纪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新昆明的建设带来了曙光。洛尼山下云龙这座千年历史古城、千年文化古城、千年人文古城,也随之永远沉没海底,在地图上永远消失。人们永远依恋她,也将淡忘她。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