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昆明最“原汁原味儿”的老街 原始的红墙青瓦被完整保留

  • 昆明常住鸟
楼主回复
  • 阅读:2494
  • 回复:4
  • 发表于:2020/10/29 8:13:17
  • 来自:云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昆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对于故乡昆明,于坚说:我在这个城市不过生活了四十多年,我的城市已经焕然一新,往日生活的痕迹荡然无存,举目可见皆是我不认识的建筑和街道,石灰和水泥的新鲜气味,它的造型、亮度、色彩都是我所陌生的,在这里没有我生命刻下的丝毫的痕迹,最多只是“到此一游”罢。新的房子拔地而起,曾经住过的那个街区的名字在新的地图上也消失了。于是,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在那里居住过,那些所谓红色的花瓶形状的土陶栏杆也许是我从巴尔扎克的小说里看来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城市的快速变迁,让很多老昆明人再也找不到那个有归宿感的故乡了。现代化的生活固然便捷,但每每想起那时候的昆明,总觉得缺了些味道。记忆中的老昆明,就是红墙青瓦中的琐碎日常,小贩推着新鲜的水果路过,街上理发店的师傅总是忙碌不停,和伙伴去小卖部买一支2毛钱的冰棒,穿过错落的巷子,就闻见家中飘出来的饭香。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还好,有一些老街保留了下来,比如灵光老街。在这短短不足200米的街道上,一砖一瓦都曾辉煌灿烂,也历经沧桑。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灵光街,在昆明小东门外,清嘉庆间重建,先是寺后有池,水中常腾瑞气,里人决水掘之,得铁钟一,下覆铁铸土主,因建寺奉焉。咸丰间兵燹拆毁。后里人重修。(光绪《云南通志》)在民国年间罗养儒先生编撰的《云南掌故》中称,灵光寺建于清康熙年间。
  
  • 昆明常住鸟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0/10/29 8:28:18
  • 来自:云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灵光街作为昆明最“原汁原味儿”的老街,它像一个耄耋老者,在圆通大桥的这一边,固执守护着那段陈旧的时光。原始的红墙青瓦在这里被完整保留,行走其中,处处都是老昆明的痕迹,明清时期的牌匾、一直未被抹去的粉笔字、小时候的杂货店和在路边打盹的老人,都好像是与这个时代无关的样子。穿过幽暗狭小的巷子需要弯下身子,每条这样的巷子里都住着人家,但在巷口走走也是好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 昆明常住鸟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0/10/29 8:32:26
  • 来自:云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条小街两旁的建筑被统一刷成了朱红色,和故宫、城墙一样的颜色。似乎只有这个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渊源的颜色才能把这里衬的厚重又不失鲜活。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 昆明常住鸟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0/10/29 8:35:37
  • 来自:云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街道两旁的建筑大多是老昆明常见的老式土木结构民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风情。
似乎只有在这里才能窥见生活的本质,闲适而令人享受,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晒着太阳、聊天、下棋、喝茶、看报、玩手机......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 昆明常住鸟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0/10/29 8:42:38
  • 来自:云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