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历代名人与昆明西山

历代名人与昆明西山

关键词:昆明西山,名人与西山,西山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昆明城市网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0871.red
  • 感谢 kunmi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2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汉书·郊祀志》记载:“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西汉宣帝刘询派遣谏大夫王褒持节由陕入川赴滇,求取“金精神马,缥碧之鸡”,王褒作《移金马碧鸡颂》,不料半途逝于建宁(四川西昌)。王褒的金碧颂,是金马碧鸡最早的文字记载。

唐代云南南诏时期,拓东城(昆明)东称金马山,建金马山神祠,西称碧鸡山,建碧鸡山神祠,系开拓金马、碧鸡两山之始。宋代云南大理时期,鄯阐(昆明)侯高智升在华亭山竖楼台建别墅,开始了西山风景名胜的建设。元代梁王在碧鸡山大兴土木,创建太华、华亭、太平、松隐等佛寺禅院,罗汉山建避暑台,西山成为云南佛教名山。明洪武年间,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英修葺太华寺。正德嘉靖年间,兴建罗汉寺三清阁道观建筑群,形成西山佛道儒相融的寺观风景名山。清代开凿罗汉山千仞削壁之上的凤凰岩、慈云洞、云华洞和达天阁龙门。从高智升开拓华亭山以来,西山从未停止过风景名山的建设,涌现出众多对西山开发有突出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历代名人的业绩,是建设西山风景名山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沿千年历史脉络,择要简介西山几位主要的历史文化名人。

高智升

高智升,大理点苍山莲花峰下芒涌溪人,岳侯高方的后裔。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络善巨(南诏成偈赕,今永胜)高方,借兵三十七部讨伐杨干贞,杨干贞败走永昌(保山)自缢。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建都大理,号大理国,改元文德。高方因助段思平得国有功,被封为岳侯,分治成偈(永胜)、巨桥(昆阳)诸地,子孙世袭。大理国传至十一主段思廉,高氏岳侯传至高智升。宋皇祐二年(1050年)段思廉命高智升讨伐杨允贤,克之,加智升太保,封岳侯,寻晋鄯阐(昆明)侯,子孙世袭。高氏家族在大理国世袭相位执政柄,号令皆出其门,形成大理国高氏专权。高智升在鄯阐五华山建侯王府。宋嘉祐八年(1063年)在华亭山“以其冈峦峻峭,故竖楼台”,登高望远,玩赏龙泉,临波放歌,以快舒眺之乐。高智升后裔高贤、高政游此山“仰睇碧空,天朗日明,霄云霭霭,状如华盖”,“傜是而名之华亭”。自此山称“华亭山”。

元代梁王

元代,封皇宗室子孙为云南王,或称梁王、周王,镇守云南,独霸一方,中书省权力常受梁王干预。元代奉梁王之令,在碧鸡山大兴土木,建多处佛寺禅院,在罗汉山筑避暑台。以下介绍几个主要统治云南的梁王。

云南王忽哥赤——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元至元四年(1267年)封云南王,世祖面谕:“大理朕手定,深爱其风土,向非历数在躬,将于彼分器焉。汝往,其善抚吏民。”自忽哥赤始,元代历届云南王、梁王统治云南。

云南王也先帖木儿——忽哥赤子,至元十七年(1280年)袭云南王爵。

梁王甘麻剌——元世祖忽必烈孙,太子真金之长子,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封为梁王。

梁王松山——甘麻剌长子,至元三十年(1293年)以皇曾孙出镇云南,以皇孙甘麻剌梁王之金印赐之。

梁王老的(脱脱)——元世祖忽必烈第七子奥鲁赤之孙,其父铁不儿不花奥鲁赤。至大二年(1309年)老的代镇云南,赐云南王金印。

云南王王禅——梁王松山子,元延祐七年(1320年)封云南王。

云南王铁木儿不花——王禅子,元泰定元年(1324年)袭云南王。

梁王阿剌忒纳失里——梁王老的之子,天历二年(1329年)诏镇云南。

云南王阿鲁——云南王忽哥赤孙,元统二年(1334年)诏为云南王。

周王孛罗——云南王阿鲁之子,元统年(13331335)后继阿鲁封为周王,出镇云南。

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孛罗之子,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袭孛罗职封为梁王,元代云南最后一代梁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沐英征云南,把匝剌瓦尔密兵败,“驱妻子赴滇池死,遂与左丞达的、右丞驴儿夜入草舍自经。”

玄鉴

玄鉴(1276~1313)元代高僧,字无照,俗姓高,母董氏,云南曲靖普鲁吉人。六岁出家,送入安宁虎邱寺,拜云岩净和尚为师。十六岁受戒,赴筇竹寺参谒洪镜雄辩法师。二十岁离滇,“吴山楚水,两脚踏穿”,远行一万八千里,参谒镇州(河北正定)临济宗高峰妙祖,后到浙江天目山狮子岩礼拜高僧中峰本祖原妙,深研禅宗佛学源流。元大德七年(1303年)回滇,在昆明正法寺、安国寺宣讲禅宗哲理,名声大振,被称为“云南禅宗第一师”。大德十年(1306年),梁王松山命在太华山建梵刹,“一载而成,赐寺额曰佛严,山曰太华”。延请玄鉴住持。玄鉴成为佛严寺(太华寺)“开山第一祖”。

皇庆二年(1313年)安南国王遣使聘玄鉴前往安南说法,师许诺,至行期前一日坐化,火化后得舍利子百余粒。梁王老的表请皇上赐谥号“智觉慧印禅师”,玄鉴圆寂塔在太华寺。元赵世延撰《玄鉴禅师行业记》,元碑尚存。

玄通

玄通,字元峰,筇竹寺洪镜雄辩法师的高足弟子。元延祐七年(1320年)在华亭山结茅梵修,三年后募化建成大光明殿,供奉毗卢佛(法身佛)及圆觉十二大士,寺称圆觉寺。十余年元峰苦心经营,官民鼎力捐助,圆觉寺规模不断扩大。元惠宗至元五年(1339年),元峰到江南请回《大藏经》一部,在圆觉寺建“宝音殿”庋藏。玄通元峰精于佛法,博览“经史子传百氏之书”,善于著述,曾撰《高僧传》,惜已不存。

明景泰四年(1453年),明廷派驻云南的太监黎义重修圆觉寺,“拓其址而弘其规制”,题额“大圆觉寺”。明天顺六年(1462年)腊月八日,明英宗朱祁镇因山名寺,敕赐该寺为“华亭寺”,大圆觉寺从此称“华亭寺”。

西平侯沐英

沐英(1345~1392)字文英,明凤阳府定远人。少孤,朱元璋收为养子。随军转战南北,屡立战功,封西平侯。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率三十万大军征云南。元云南末代梁王巴匝剌瓦尔密兵败投滇池,结束元代在云南的统治。洪武十六年(1383年)傅友德、蓝玉回南京,沐英留镇。明代沐氏家族世袭统治云南十二世、十六主(公),长达264年。

沐英留镇,兴军屯、民屯,安定边地,中原数十万人口入滇,中原文化在云南迅速传播。同时筑城设卫,简官修惠,劝课农桑,礼贤兴学,捐修佛寺。洪武十九年(1386年)沐英筑云南府龟城,同时捐修佛寺道观。维修太华寺,沐英留下一篇《太华山佛严寺记》。沐英后裔世袭黔国公,在太华寺捐建思召堂、碧莲室、一碧万顷阁。思召堂最初供奉沐英《太华山佛严寺记》,继后祭自沐英至沐天波十二代共二十幅朝服画像,思召堂成为明代沐氏家庙祠堂。

状元杨慎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晚号博南山人,四川新都县人。自幼聪慧,七岁时母亲教其句读,吟诵唐诗,十一岁开始作诗,深研经史国学。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状元,时年二十四岁,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两上议大礼疏,嗣复跪门哭谏。中元日下狱,十七日廷杖,毙而复苏,谪戍云南永昌卫。”此后约三十八年杨慎在云南度过,游历三迤,同云南文人杨士云、李元阳、张含、王廷表、胡廷禄、唐锜、吴懋交往亲密,七学士称“杨门七子”。杨慎在云南著述极富,约180种以上,如《滇载记》、《云南山川志》等。

杨慎居高峣“碧峣精舍”讲学著书,著有《碧峣精舍记》。他常上碧鸡山,在罗汉山南崖石壁汉隶摩崖镌刻西汉王褒《移金马碧鸡颂》。太华寺聚会,偏爱郭文(字舟屋)《登太华兰若》中“湖势欲浮双塔去,山形如拥五华来”两句善状景物,他为之“一时搁笔,信佳句也”,并将这两句诗用于他的《太华寺席上》:“仙人掌上梵王台,雨霁秋清望眼开。湖势欲浮双塔去,山形如拥五华来。摩天鹳鹤窥明镜,呷浪鱼龙引渡杯。金碧西南无此景,为君扶病一徘徊。”他的《太华寺即事》五律写到:“旧雨高峣上,新晴太华中。松门帧山霭,兰渚镜文虹。钟动烟华紫,灯然螟色葱。山僧多养马,疑是古支公。”支公,支遁,号道林,东晋高僧,好养马,重其神骏,开寺僧养马之先例。华亭寺留有杨慎的名联: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明万历年间,布政使刘之龙为纪念杨慎,将“碧峣精舍”改建为“太史祠”。清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重修“太史祠”。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改名“升庵祠”。

傅宗龙

傅宗龙(?~1641)字仲伦,又字元宪,号括苍,昆明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由四川铜梁知县入为户部主事,授御史。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破辽阳,傅宗龙募精兵请行,未果。天启四年(1624年)任贵州巡抚兼监军,击破谋反土酋安邦彦。崇祯年间历任右佥都御史、顺天巡抚、兵部右侍郎、蓟辽总督、保定军务,崇祯十二年(1639年)入为兵部尚书。见帝进言民穷财尽,以伉直忤旨下狱。后复起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率兵东进击李自成于安徽新蔡,兵败河南汝宁被执,行至项城,拒为赚城被杀,谥忠壮。

清宣统二年(1910年),李根源、李坤为傅宗龙在昆明西郊眠山傅家凹修衣冠墓。傅家后人将傅宗龙“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阴”手迹赠给李根源。民国八年(1919年)李根源在广东,将傅宗龙手迹加跋语,致函何筱泉摩崖镌刻西山凤凰岩石壁。傅宗龙书法雄浑苍劲,联句草书笔法堪比颜真卿《争座位帖》,是西山摩崖神品。“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阴”镂刻凤凰岩,意境衬映,相得益彰。

徐霞客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徐霞客进入云南,至崇祯十三年三月由丽江土知府木增派人护送出滇,在云南历时三个年头二十二个月。他徒步跋山涉水考察云南山川地貌,历尽艰险,足迹遍及三迤。细致观察,逐日记录,《徐霞客游记》中《滇游日记》部分,真实地描绘了云南各地的山川风物,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徐霞客《游太华山记》载:“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草间舟道甚狭,遥望西山绕壁东出,削崖排空,则罗汉寺也。又西十五里抵高峣,乃舍舟登陆……”徐霞客由水路抵高峣登太华山(碧鸡山),详细记载了高峣、碧鸡关、华亭寺、太平寺、太华寺、挂榜山及山谷危峰、沿途风貌,尤其是详尽地记载了“罗汉寺南北庵”的状况。《游太华山记》为寻找西山已经湮灭的历史遗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徐霞客是“千古奇人”,《徐霞客游记》是“千古奇书”,《滇游日记》为云南留下珍贵地理历史资料。

钱南园

钱沣(1740~1795)字东注,一字约甫,号南园,昆明太和铺人。父世俊,字子位,以手工冶银为生。钱沣出身寒微,勤于苦读。他命运多舛,举业多次受挫,十八岁始补博士弟子员(生员),二十二岁入五华书院肄业,考了三届乡试才获举人,参加二次会试,迟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已三十三岁方成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国史馆修纂,累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钱南园一生刚正不阿,智斗权贪,先后疏劾陕西总督毕沅、山东巡抚国泰,并疏劾和珅奸诈,直声震天下。后迁通政司副使,湖南学政。钱沣善书画,书宗颜体,融众家之长自成钱体,笔锋刚劲,魄力雄浑;绘画犹以瘦马见长,表现马的神姿风骨,苍劲有力。他以瘦马自况,《自题画马》诗云:“蹴踏边沙岁月深,骨毛消瘦雪霜侵。严城一夜西风急,犹向苍茫倾壮心。”他所画多为瘦马,被誉称“瘦马御史”。

钱沣对家乡碧鸡山感情深厚,未中举前即咏《宿太华寺》七律:“半壁苍烟拥薜萝,江禽啼处晚船过。树交危磴盘青霭,天纵飞楼纳白波。夜不分明花气冷,春将狼藉雨声多。愁中不暇耽幽兴,佳山佳水奈尔何。”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他回到昆明即游碧鸡,写了《高桥口号》七律,企盼“何年分买馀田地,来伴枯樵作老渔。”钱沣碧鸡诗文,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华亭寺天王宝殿弥勒佛座两侧,钱沣留下一副珍贵的楹联:

青山之高,绿水之长,岂必佛方开口笑;徐行不困,稳地不跌,无妨人自纵心游。

吴来清

吴来清(?~1795)原名吴自性,碧鸡山下渔村人,清乾隆年间三清阁道士。明嘉靖年间三清阁道人赵炼主持开拓旧石室(凤凰岩),架木建“穴石小楼”。登石室需攀铁索,过栈道,履危磴,异常危险。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吴来清开始一锤一錾凿“别有洞天”崖壁石门,打通旧石室傍崖磴道。石室前檐,雕刻“彩凤衔书”高浮雕,石室始称“凤凰岩”。

继由凤凰岩向南凿“普陀胜境”坊,由石坊沿削壁开凿石道至“慈云洞”石窟。绝壁石道开窗,“凭以望湖”。慈云洞石窟就原生岩石镂刻慈航真人(送子观音),佛像、香案、香炉、门楹及两壁骑龙驭虎神像,均就原生石岩雕凿。石窟楹联题咏琳琅满目:“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凿石现普陀,将五百里滇池,都归佛海;援人登彼岸,愿一千只圣手,尽化慈航”……

吴来清罗汉山石道、石窟开凿工程,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起,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他羽化为止,十四年茹苦含辛,呕心沥血,打开顽石,工程艰巨,令后人赞叹不已。慈云洞石窟前香炉上,有嘉庆六年(1801年)彝族解元那文凤《赠吴道士》七律两首,盛赞吴来清“万钻千椎显巨才,悬崖陡处辟仙台。”清道光九年(1829年),“五华五子”之一的戴絅孙摩崖镌刻《罗汉壁记》和《吴道士新开石室记》。

那文凤

那文凤(17711823)字九苞,彝族,昆明车家壁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解元(乡试头名)。历任丽江府学教谕、元江州学正,著有《雁字诗》一卷,所著诗文多毁于咸同兵燹。他钟情碧鸡山的湖光山色、历史文化和传奇典故,罗汉山慈云洞香炉上,保留其《赠吴道人》诗二首,第一首云:

万钻千椎显巨才,悬崖陡处辟仙台。

何须佛洞天生就,直赛龙门禹凿开。

紫云荫书心里出,慈云霭露掌中来。

昆海恰似观南海,不负当年梦几回。

在朝天桥迸缝下的罗汉寺南庵景区,勺冷泉(大牛井)崖壁,那文凤摩崖镌刻“牛何之”额,并题《牛井》七律二首:

踏出仙泉世外流,马蹲故事让仙牛。

蹄周佛国三千界,水映龙宫十二楼。

扣角无人荒洞口,慈云滴露冷君头。

青蛙坐底观天处,点破空明一碧秋。

天上分来石上流,居然云汉有牵牛。

空山喘落清溪月,老龟驮过古石楼。

梓树初来曾赴水,函关一去不回头。

萝垂藓碧烟笼井,湿叶堆成满洞秋。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1)字元抚、石麟、少穆,号俟村,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年间历任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任上所至,对河工利弊、海塘水利都知根底。道光十八年(1838年)在湖广厉行禁烟。次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责令外国烟贩缴出鸦片,虎门海滩销毁所缴鸦片237万余斤,是中国近代史上禁烟的民族英雄。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林则徐任云贵总督,欣闻华亭寺方丈岩栖和尚研经赋诗,清幽古雅,遂登华亭寺拜谒。读岩栖和尚诗集《岩栖诗草》,深为岩栖“蕴籍秀丽,追踪唐人”,寒钟清梦的禅诗意境所陶醉,欣然为诗集题七绝四首。岩栖将林则徐赠诗刻于大理石屏风上。林则徐诗,现保存在华亭寺住持心明大和尚的方丈室。林则徐诗云:

为助营斋诵法华,潮音散作曼陀花。

何期合十参禅后,更擅吟坛手八叉。

半偈修持静掩关,六时钟磬彩云间。

个中悟彻诗三昧,砚洗平泉绮语删。

闻道吴刚旧缔缘,曾修月斧广寒天。

吾哀退尽生花笔,惭负推敲贾浪仙。

前宵吟侣集衙斋,四韵分题各写怀。

最是寒钟清梵梦,枕边诗味得来佳。

虚云大和尚

虚云(1840~1959)俗姓萧,家族本出兰陵(今江苏丹阳),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后。先祖迁居湖南湘乡横浦。其父萧玉堂湘籍宦闽,佐治永春县衙,母颜氏。父母四旬后得子,虚云生时胎衣包裹为肉团,乳名“灵球”,取名富民,其母产后气壅死亡。虚云由庶母王氏抚养,自幼在家读书习儒。咸丰八年(1858年),虚云十九岁在福州涌泉寺剃度出家。一生虔心奉佛,志大气刚,严守毗尼,百年如一日苦行深学,参禅习定,以一身兼嗣五宗法脉,承前启后,演衍宗风。虚云在困境中重振鸡足山祝圣寺、碧鸡山华亭寺、鼓山涌泉寺、曹溪南华寺、云门山大觉寺和云居山真如寺六大祖庭名刹。虚云一生座下皈依、授戒、嗣法弟子达数百万众,遍布神州大地,远及欧美东南亚。他经历五朝四代,清廷赐“佛慈洪法大师”之号。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任全国政协委员,1953年推举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功德不朽,禅灯永照,洪名世传。

民国七年(1918年),虚云七十九岁,云南都督唐继尧派员同宾川知县数次登鸡足山礼请虚云莅昆弘法。虚云到昆,住圆通寺咒蛟台。民国八年(1919年)春,在忠烈祠建水陆道场大法会,轰动全城。民国九年(1920年)住持华亭寺,率众重建山门天王宝殿、大雄宝殿、法堂、僧寮,重塑佛像罗汉,凿山门外放生池,新建七佛宝塔和海会塔,整座道场庄严如法。民国十七年(1928年)夏,为筹集华亭寺塑佛像款项,虚云取道香港至上海,折回福州涌泉寺,福建省主席杨幼京和前任省主席方声涛恳切礼请虚云住持涌泉寺……

虚云大和尚1959年一百二十岁,1013日下午145作吉祥卧示寂江西云居山真如寺,1021奉安骨灰入云居山海会塔中。他传奇一生,道行高深,建树不凡,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陈荣昌

陈荣昌(18601935)字小圃,号虚斋,晚号困叟、遁农,又称桐村居士,昆明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乡试解元,翌年会试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任贵州、山东提学使、云南学务公所议长、经正书院山长、云南教育总会会长、云南国学专修馆馆长、《云南丛书》名誉总纂等职。云南文坛、军政名人袁嘉谷、李坤、陈古逸、秦光玉、李根源、李曰垓、熊廷权、罗佩金、李鸿祥等均为他的门生。著有《虚斋文集、诗集》、《桐村骈文》、《滇诗拾遗》、《昆明县志》等。

1921年陈荣昌61岁皈依佛门,长斋念佛,专修净土宗,与华亭寺方丈虚云结为知交,虚云“赠佛像佛书,且告以念佛之法。”1923年陈荣昌在圆通寺结“螺峰莲社”,弘扬净土宗。华亭寺下院胜因寺(潘家湾师范学校)原址系农校种植场,陈荣昌以私家园地交换,捐给华亭寺建作下院。他给龙云、龚自知的信中曾说:“荣昌崇信佛教,当时以虚云法师能恢宏佛法,故愿舍园易寺,捐作下院”,“荣昌家本寒素,及今老矣,仅有此舍园易寺,捐作下院,以提倡佛学。”

陈荣昌在西山撰有《高峣普贤寺后山大悲阁修建华严阁启》,华亭寺大雄宝殿撰书“彩彻云衢”、“清净庄严”匾。1928年仲春撰书大雄宝殿长联:“此间干净土,闻钟磬响,结香火缘,任世变沧桑,依旧住南天佛国;几许往来人,得欢喜门,除烦恼障,是运回金碧,又开西竺道场。”这年仲秋,他又撰书一联:“频年梦断碧鸡游,记曾东林访旧,西土怀归,好认取湖山面目;大地深痛青犊乱,安得仗剑平魔,投戈礼佛,幸勿忘菩萨心肠。”陈荣昌与西山有着不解的佛缘。陈荣昌1935年病逝,归葬西山猫猫箐景区马鞍山小石林。

袁嘉谷

袁嘉谷(1872~1937)字树五,别号树圃,晚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经济特科一等一名,授翰林院编修,是云南科举史上唯一的“状元”。

1904年派赴日本考察,次年回国,先后任学部编译图书局长、宪政馆咨议官、国史馆协修,1909年任浙江提学使兼布政使。辛亥后回滇,历任省参议院议员、云南盐运使、省务委员、东陆大学教授。袁嘉谷是著名的学者、作家和教育家,著作有《卧雪堂文集》、《卧雪堂诗集》、《东游日记》、《滇绎》等,参与编纂《清史稿》、《新纂云南通志》、《滇诗丛录》、《石屏县志》等。

袁嘉谷与西山有深厚情缘,多次与陈荣昌等宿儒游西山,留下《金马碧鸡铭并序》、《游华亭寺记》、《游西山记》等,详细记载了西山珍贵的文物古迹和碑碣诗词。如《游西山记》中,还将林则徐与华亭寺方丈岩栖和尚往来唱和的诗记录下来,他的西山诗文,为西山留下宝贵的人文历史资料。

袁嘉谷咏西山的诗词很多,如昆湖秋泛二首、金碧交辉、昆明池神马歌、高峣谒升庵祠、昆明湖棹歌八首、昆湖、华亭寺、由华亭寺游高峣二首、高峣杨太史祠、访岩栖诗僧墓、太华寺、西山口占二首、孟春游西山六首、游西山石室暮望滇海二首、思召堂、滇池舟中望碧峣追吊升庵、滇池夜月、送琴禅兄入华亭山……西山凤凰岩石窟,还镌刻着袁嘉谷的摩崖诗文。清代开凿西山龙门石窟,寄托着云南人的“状元情结”,云南唯一的状元,又与西山结下不解的缘分。

李根源

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别号高黎贡山人,云南腾冲县人。清庠生(生员,秀才),日本东京振武学校、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员。回滇后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总办。清宣统三年(1911年)与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人发起昆明辛亥重九起义,起义成功,任都督府军政部总长兼参议院院长。护国期间,历任护国军驻粤港代表、军务院都参谋。1917年任陕西省长,1922年任北京政府航空督办、农商部总长兼代总理。1937年后历任军事委员会参议官、云贵监察使、国民政府国策顾问。新中国建国后任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永昌府文征》、《曲石文录》、《曲石诗录》、《雪生年录》等。

辛亥革命后各省出现逐僧毁寺风潮,执掌云南新军兵权的李根源赴滇西处理事务,他亦厌恶诸方僧侣不守戒律,遂派兵上鸡足山逐僧拆寺。鸡足山祝圣寺方丈虚云大和尚急忙下山向李根源阐述佛教教义,劝其不能以个别不肖僧即弃全僧,说服了李根源,并邀李游山。李根源后来追忆:“曾侍樾师(赵藩)鸡足游,担当大错杳难求。老僧导我登金顶,竞做山中十日游。”

1918年李根源与唐继尧力邀虚云来昆弘法兴教。1919年春虚云在忠烈祠启建水陆道场法会,会期49天,超度辛亥护国阵亡将士,轰动昆明全城。1920年虚云住持华亭寺,大兴土木修葺寺院,李根源名列发起人名单中,他与虚云交谊甚笃,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国以后。

李根源在西山留下不少墨迹,华亭寺大雄宝殿联:“梵唱数声烟寺晓;渔歌一曲海天秋。”钟楼山门联:“绕寺千章,松苍竹翠;出门一笑,海阔天空”(“文革”前笔者见过原联署名李根源)。太华寺大雄宝殿“如如不动”匾即李根源撰题(见《昆明佛教史》),他还为太华寺《玄鉴行业记》碑撰写题跋。三清阁山门联“时出云烟铺下界;夜来钟磬彻诸天”亦系李根源撰书。李根源又把傅宗龙所书“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阴”摩崖镌刻凤凰岩……

唐继尧

唐继尧(18821927)字蓂赓,别号东大陆主人,云南会泽县人。清庠生,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同盟会员。回滇历任清军提调、陆军讲武堂教官、新军管带等职。1911年策动辛亥重九起义,任军都督府军政、参谋次长。1912年任贵州都督,1913年移任云南都督。1915年与蔡锷、李烈钧等通电全国,反对帝制,拥护共和,宣告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政府,任护国军都督兼第三军总司令。护国抚军院成立,被推为抚军长。1917年护法运动任联军总司令。1921年任云南督军兼省长。1922年创建东陆大学。1927年“二·六”政变,省政府改组,任云南省政府总裁,旋病卒。唐继尧擅书画,著有《东大陆主人言志录》、《唐会泽遗墨》、《会泽首义文牍》等。

早在1915年初,唐继尧就写有《游华亭寺时甲寅十二月》七律:“如此江山画不成,万家灯月势纵横。艰难国步行犹易,混浊人心洗要清。岂是池龙甘水浅,宁知天马视山平?林中一线边城小,眼底浮名未足争!”此诗作于帝制之议甚嚣尘上之时,借景抒怀,表达他救国救民雄心壮志。

民国七年(1918年)唐继尧、李根源邀请虚云到昆明启建水陆道场,超荐辛亥、护国阵亡将士。1920年延请虚云住持华亭寺大修殿宇。这年重阳,唐继尧在西山赋《庚申九日虚云禅师约游华亭》七律。

19243月,唐继尧骑马由华亭寺登太华寺,见和尚砍树,怒不可遏。回城即下达训令,责成市政督办(市长)张维翰把太华寺改为市属公园。后因经费掣肘未成。1926年虚云大修华亭寺竣工前,唐继尧敬立“瑞云栖止”匾,并跋叙述冠名“云栖”始末。大修华亭寺,唐继尧功不可没。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648891458 传真: 邮箱:pengxianhuang#163.com
地址:昆明市官渡区广福路 邮编:111000
Copyright © 2004-2024 昆明城市网运营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